招商中心
适用于联众药械圈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商产品,查看代理申请等。
药直聘
适用于药直聘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聘职位,查看简历申请等。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手机验证码登陆

联众药直聘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集采突围,又一国家级“小巨人”械企冲刺上市!

时间:2023-10-07 15:02 │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 阅读:1063

下半年第一家,

国产运动器械龙头IPO受理!


近日,据上交所科创板信息公示,国产运动医学龙头械企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星医疗)IPO“已受理”。


图片


这是8月末证监会“史上力度最强的减持新规”颁布以来,科创板首家获得受理的医疗类企业,打破了医械行业自6月30日后长达3个月的IPO沉寂局面。


虽然成立仅有6年的时间,但天星医疗一路势如破竹,已获得了多方认可,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作为中国第一家且可以提供运动医学整体临床解决方案的国产企业,2020年,天星医疗入选了2020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2021年成为北京中关村瞪羚企业同年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认定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2年,天星医疗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于 2023 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天星医疗还承担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健康重点创新研发储备项目,与北京市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产学研合作


然而尽管诸多荣誉傍身,但在进口主导的运动医学领域中,其仅3%的市占率,以及此次高于总资产几倍的募资金额仍为不少投资者所诟病。


图片图片

那么天星医疗究竟“成色”如何?正值集采大刀挥向运动医学之际,这家年轻的龙头械企能否闯关成功?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下9个“国产首个”,

天星医疗实力几何?


谋求科创板上市的一众企业中,盈利能力与研发实力是绕不开的话题,天星医疗也不例外。


01
净利扭亏为盈,营收年复合增长136.72%

从盈利上看,不同于一众科创企业前期的捉襟见肘,天星医疗已在2022年从亏损泥沼中走出,实现了扭亏为盈。


图片


其营业收入增长也较为可观,2020 年、2021 年、2022 年营业收入为 2,640.72 万元、7,301.30 万元、14,797.05 万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 136.72%。


在主营业务毛利率上,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0.43%、68.68%、71.45%和 70.55%,毛利率稳中有升,这也给公司较好的盈利能力多了一重佐证。


也由此,天星选择了第一套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10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1 亿元”这一“市值+净利润”的上市标准。


02
研发投入超20%,多个产品出海获批

在科创板更看重的科技与研发维度上,天星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数据显示,天星研发投入比例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尤其在2020年的市场开拓初期,其研发费用率高达56.99%。


图片


在连年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下,天星医疗收获颇丰。


招股书资料显示,公司拥有15 张 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 张 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植入物领域,先后推出多款聚醚醚酮材料、可吸收材料,以及全缝线材料的植入产品,其中 9 款为"国产首个"。


图片

截自天星医疗招股书



中国首个全缝线锚钉

全缝线锚钉通过软性材料实现人体骨-软组织的固定修复,大大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骨量损失,进一步促进运动医学微创化和便捷化发展;


国产首个获批的聚醚醚酮运动医学植入物

公司聚醚醚酮带线锚钉和聚醚醚酮钉鞘固定系统为国产首个获批的聚醚醚酮运动医学植入物,具备先发优势;


国产首个采用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和 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材料的可吸收运动医学产品

可吸收带线锚钉、可吸收界面螺钉和可吸收带鞘界面螺钉固定系统为国产首个采用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和 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材料的可吸收运动医学产品,使得可吸收材料的降解速度与骨愈合速度具有良好的匹配性。


此外天星的多个产品还获得了FDA、CE 认证,并陆续销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集采承压、行业洗牌

天星医疗能否成功突围?


除公司本身业务外,天星医疗所处的运动医学赛道也是近期被业内重点关注的领域。


2023 年 9 月 14 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印发《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 1 号)》,对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开展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招标工作。


至此,一向有着“集采免疫的蓝海市场”预期的运动医学耗材纳入国家集采范畴已经是板上钉钉。


这也意味着天星医疗的收入来源大头“植入物”等产品将面临降价风险。


图片

那么在集采承压之下,是否意味着这家年轻械企的“生机”更加渺茫呢?其实也未必。


回看此前三次全国性的高值耗材集采,第一次的冠脉支架全国集采,这也是“下刀”力度最狠的一次,累次26个投标品种,最终仅仅10个产品入选,平均降价幅度约93%,更有降价98%的极端案例。


而第二次骨科人工关节集采中,约140个投标产品中,最后有113个产品成功入选,中选率约80%,并且降价幅度只有82%,在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中,中选率未降,且降价幅度维持在84%左右。¹


不难看出集采正在走向“温和”,这同时也在给更多械企潜力股们留有余地。


此外从市场前景来看,据灼识咨询数据,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中国居民的运动参与度逐渐提升,2022年,中国运动医学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55.8亿元,预计至2030年,中国运动医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36.3亿元,2022年至203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8%。


快速成长的赛道也在给企业更多的生存空间。


图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庞大的骨科器械市场中,国内运动医学仍属于新生力量。


这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中有着直观的体现。据天星医疗招股书显示,中国运动医学市场中,外资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80%,前三大国产企业所占据的份额约为8%。其中,天星医疗所占市场份额仅为3%。


此番集采拉开帷幕后,国产同外资械企的较量无疑将愈发“白热化”。


那么值此行业洗牌之际,天星医疗能否扛得住来自集采与市场竞争压力的两重考验、顺利上市?欢迎参与投票、或评论区留言探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