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中心
适用于联众药械圈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商产品,查看代理申请等。
药直聘
适用于药直聘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聘职位,查看简历申请等。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手机验证码登陆

联众药直聘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第十批在即|国采5大方面重塑行业

时间:2024-03-18 09:12 │ 来源:赛柏蓝 │ 阅读:1037

按照此前各批国采时间安排规律,第十批国采预计将很快开始。



由于积压产品多,第十批可能是一批“大国采”。即便以“6+1”作为入门门槛,符合条件的产品也已超过50个(文末附品种名单)。

规则方面,预计第十批将继续围绕公平竞争进行完善;落地层面,价格联动或成为重点。

从“4+7集采”至今,九批十轮国采对医药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准入产生的影响如何?


01


仿制药从“躲国采”转向“冲国采”


国采前,国内仿制药价格普遍偏高,即便一致性评价工作在2015年已启动,大部分仿制药企仍“沉迷”于新药仿制。

这一方面与创新药研发难有关,更与仿制新药开发相对容易、利润高有关。

国采开始后,药企最初的应对策略是寻找可能不国采的产品,比如药械产品、中药等。

从第三批国采开始,药企逐步意识到国采将常态化推进,因而新药仿制普遍从“躲国采”转向“冲国采”。

这个思路一直延续至今。第十批国采符合条件的产品名单里,有很多厂家产品都是新上市的,开发目的就是冲国采。

预计越往后,新获批药品占比将越大。最近几批国采产品中很多都是两三年前市场上兜售的“新药”项目。

例如第十批国采初步符合条件品种中的舒更葡糖钠注射液、艾司洛尔注射液、帕拉米韦注射液、美金刚口服液、拉考沙胺注射液、利格列汀口服制剂等,都是2021年之后新药市场上的项目。

笔者所在的企业2022年就购买了可能被国采的品种批文,希望能在后续国采中中标。

不过,有没有可能某批国采,新获批药品数量占比超过在销产品数量?

不大可能。厂家研发立项时会考虑在研厂家数量,模拟国采竞争格局,避免新药仿制一哄而上,如果国采失标得不偿失。这种情况,国采就会失去降价的意义。

也因此,国采之外,市场准入为主要目的的地方集采越来越成为主流。

02


促进药企生产成本控制、质量提升


国采前,受惠于仿制药巨大的利差,生产厂家普遍“不差钱”,对生产成本控制不严。国采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生产企业面临盈利压力,节流变成常规动作。

除了原料生产难的产品,大批药品生产成本一路走低,例如普通口服常释剂型的生产成本在0.2元左右,注射剂在3元左右成为行业共识。

九批十轮国采期间,国内新上市仿制药质量有了质的提升,过评产品质量不比原研差。实际上,也有很多原研产品原料来自于国内药企。

在一批成本控制不到位的药企消失的同时,国内制药界的“富士康”将逐渐显现。

03


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加速


国采之前,医药商业配送点位普遍在8个点左右,超过10个点的也很常见,如今已基本降至5个点左右,国采中标的大产品是3个点。

降低的,其实都是商业公司的利润。

此前疫情期间,医院回款普遍偏慢,使得很多医药商业公司“多做多亏”,有的甚至直接注销,预计国内医药商业“大鱼吃大鱼”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04


净化医药销售行为


2018年之前,国内医药销售整体处于一种不正常的“亢奋”状态。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厂家拿出大把资金做促销,彼时的国内医院到处可见医药代表忙于推销产品,各类有效无效的学术活动满天飞。

利润被压缩后,厂家没有了多余费用做活动,很多医药代表转行。反腐压力下,即使是创新药推广也需要反复考量是否合规。

对大部分仿制药企而言,国采中标产品直接走商业物流,在此背景下销售队伍存在的价值值得思考。

05


改变药品准入难的局面


国采前,药品一般是通过招标进院,有公立医院几年不开药事会议,药品进院困难。

国采规则下,中标产品自动获取入院资格,近年来也有不少国采“光脚”产品逆袭的案例涌现。

对于非中选过评产品的政策也越来越友好,只要愿意降价,市场准入已经不成问题。

站在第十批国采前回望过去,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集采常态化的同时,行业也在思考,国采——这个重塑了医药行业生态链的重要政策,承担的历史使命又将在何时结束?

附:竞争厂家≥5家的化药品种名单(统计截至2月28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